國際癲癇關愛日的由來 1996年,世界衛(wèi)生組織(WHO)、國際抗癲癇聯盟(ILAE)和國際癲癇病友會(IBE)聯合中國共同發(fā)起了“全球抗癲癇運動”,其目的是在全球范圍內提升對癲癇的認識,改善治療和服務,并加強預防工作。 2006年10月,在第二屆“北京國際癲癇論壇”上,中國抗癲癇協(xié)會發(fā)起了創(chuàng)辦“國際癲癇關愛日”的倡議,得到來自20余個國家代表的熱烈響應,并得到國際抗癲癇聯盟和國際癲癇病友會的支持,選定6月28日為“國際癲癇關愛日”。 今天是第十八個國際癲癇日,其主題為“關注癲癇共病”,旨在既要關心癲癇發(fā)作的診治,也要重視癲癇的非發(fā)作癥狀診治。
癲癇及癲癇共病
癲癇(epilepsy),俗稱羊癲風, 是大腦神經元突發(fā)性異常放電,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,表現為突然發(fā)作,自動終止,反復出現的運動感覺、精神和意識方面的障礙。 共病是指患者同時患有非因果關聯的兩種及兩種以上疾病,分別達到各自疾病的診斷標準。常見癲癇共病包括神經共病(偏頭痛/頭痛、睡眠障礙、腦卒中、癡呆等)、精神共病(抑郁障礙、焦慮障礙、軀體癥狀障礙、注意缺陷多動障礙、孤獨癥譜系障礙、雙相情感障礙等)和軀體共病(心臟疾病、消化道潰瘍、哮喘、高血壓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)三大類。 據統(tǒng)計,約50%的癲癇患者至少共患一種疾病,癲癇患者共病率遠高于一般人群,加大了患者診斷和治療難度,增加致殘率和死亡率。癲癇患者共患其他疾病時候,藥物方案不易達到癲癇良好控制,即使手術可選,仍然預后不良,術后約有50%患者仍有癲癇發(fā)作。
圖源網絡
癲癇患者的日常飲食調理 1、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。 癲癇病人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以每天不超過300克為宜;適當增加脂肪的供應量;每日飲水量應限制在1000毫升以內;每日鹽的攝入量不超過3克;充分供給維生素與礦物質,尤其是鐵、鈣等元素;禁止食用高糖食物和刺激性食物。 2、減少鉀的攝入量。 腦外傷引起的癲癇病人和長期服用鎮(zhèn)靜藥物的病人容易出現脫水、貧血、白細胞減少、營養(yǎng)不良等問題,嚴重患者還可能出現電解質代謝紊亂(如高血鉀癥)。飲食中含鉀過多會增加患者的血鉀含量,因此癲癇患者每日鉀的攝入量不應超過3克。含鉀量低的食物包括油菜心、白蘿卜、芹菜、南瓜、番茄、茄子、蔥頭、黃瓜、冬瓜、絲瓜、西葫蘆、鴨梨、蘋果、葡萄、菠蘿等。 3、增加鎂的攝入量。 癲癇患者經常會缺乏鎂,尤其是那些需要長期藥物治療的病人,如長期服用苯妥鈉時,易引起骨質疏松。除了提供高鈣飲食外,還應注意鎂的攝入。成年人體內含鎂 20-25克鎂,其中大約一半集中在骨骼內,但骨骼中的鎂不能供給身體細胞使用。如果缺鎂,不僅會影響骨骼的成骨,還會導致肌肉顫抖和精神緊張。含鎂豐富的食品包括小米、玉米、紅小豆、黃豆、豆腐干、綠色蔬菜、芹菜、牛肝、雞肉等。成年男子每日需要攝入350毫克,才能維持鎂平衡?! ?/p> 圖源網絡 為您推薦安智因神經精神類疾病基因檢測項目。 共濟失調基因檢測包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小腦性共濟失調、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小腦性共濟失調、X-連鎖小腦性共濟失調和線粒體遺傳小腦性共濟失調等相關疾病檢測; · 智力障礙/孤獨癥譜系障礙基因檢測采用基因組合(gene panel)檢測方法,檢測133個與智力障礙/孤獨癥譜系障礙及與其臨床表現類似的其他疾病的致病基因; · 癲癇基因檢測包括471個與癲癇(新生兒-嬰兒癲癇、特發(fā)性全身性癲癇、進行性肌陣攣性癲癇、發(fā)育性癲癇性腦病和其他癲癇疾病等)相關的致病基因; · 精神分裂癥/重度情感障礙基因檢測包括精神分裂癥、抑郁癥等相關疾病監(jiān)測; · 神經系統(tǒng)疾病廣譜基因檢測包括常見的神經精神類疾病(癲癇、共濟失調、智力障礙/自閉癥等)檢測。 推薦人群: 1.臨床上疑似或確診為神經精神類疾病的患者; 2.具有神經精神類疾病家族史的人群; 3.擁有主動健康意識、對健康服務有特別需求的人群。